Search


【孩子,你知不知道考5A是為了什麼?】

九年級的大兒子準備明年的...

  • Share this:


【孩子,你知不知道考5A是為了什麼?】

九年級的大兒子準備明年的會考準備得很辛苦(這狀態如何叫做「免試」?實不解!)
不過,說實在,咱家裏頭沒有一個孩子能像當年的我那麼會讀書。
不!應該說,沒我那麼會「考試」!

前兩天和大兒子針對讀書考試有一番討論。最後母子的一致結論是:

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或者清楚明白為何必須認分接受艱苦無趣的考試訓練,比非常會讀書考試更為重要。

有聰明靈活的孩子為了得到更多打電動的時間而勤奮讀書。
有希望博得父母關愛眼神的孩子,為了讓父母走路有風而努力追分。
有仰望哀鳳的孩子為了得到最新最炫最酷的智慧型手機而拚搏第一志願。
有渴慕戀情的孩子為了被自己暗戀的王子公主看到而奮力提升排名能見度。
有極度追求自尊的孩子,只為了「大大打敗對手」,感受到自己踩在別人頭上的爽快,就能飛快向前衝刺!

這些短期小目標若能激勵逃不開體制的孩子專注K書,當然也是一樁美事,特別是,能安下當今焦慮父母之懸心掛慮,更是一樁美事。
K書、反覆做題練功、磨練考試技巧,非常之耗神耗時;然而,若是我們能苦中作樂的往正面思考,不論這過程是如何耗損一個青春康健的身心靈魂,但在大量投注心神與時間之後,應該多少能榨擠出一定份量且對人生尚有意義的知識學力吧?!不至於所有如機械的K書投資,都只為反映出考試的分數吧?

然而,接下去呢?當孩子如願以償的瘋狂打電動、得到了最炫的哀鳳、抓到了父母關愛的眼神、被喜歡的人青睞、打敗了對手之後呢?
有些孩子不知道,有些父母可能也不知道。
這就是我們教育上最可怕的迷思與迷失。

多少孩子不知道自己上了明星學校要做什麼?人生中想要的追求是什麼?
要不要解除考試制度,該不該篩選出所謂學術菁英分子,這些問題該討論,但絕不是最關鍵的問題。
如果,孩子從不去思考,也沒有機會被引導去思考他這一生的志業、理想、願景的樣貌,那麼,漂漂亮亮的5A、5A+、5A++,對其個人、對國家社會,或是對整個人類發展又有何意義?不過是船過水無痕、用過即可丟的漂亮包裝紙。

我曾想過,為什麼曾是新北市第一志願板中的鄭捷,他立下的人生志願是「殺人」?這或許是基於其生理基因上不可測的原因;但是,我也思考過,建中、台大的張彥文,讀得是化工,甚至讀到了化工碩士,卻選擇做一個最基層的會計師工作?

他如何能在蓄勢待發的初出就業之際,不斷掏空心思與時間來鎖定女友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二十九歲的他,表面上看來一路明星學校、在大企業工作,風風光光,但是人生的視野在哪裡?人生的願景又是什麼?

除了不斷帶女友出遊、不斷費思量抓緊女友的心,我好奇他人生中的志業從何時開始醞釀?從何時開始從化工轉向會計?而進入會計新領域之後,他是否抱著熱忱與興致努力學習追求?

雖然這是兩個極端與偏狹的例證,但是不得不引發我對他們名列前茅的讀書求生涯產生好奇與疑問,他們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讀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什麼?

長期研究青少年發展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威廉.戴蒙在「邁向目的之路」此書中特別提出一個令人惶恐的現象:這一代的青年少年普遍存在著毫無人生目的的虛無之感,年輕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疏離者(the disengaged),他們還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目的,冷漠且疏離,把興趣局限在個人的享樂或虛榮之上,對世界漠不太關心。
第二類是空想者(the dreamers):他們擁有充滿想像力的夢想,會幻想自己能做出偉大的貢獻,但卻幾乎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將想法付諸實現。

第三類、半吊子(the dabblers):這是指興趣廣泛、參與很多活動的年輕人,他們從一個活動跳到下一個活動,不知道這些活動之間跟他真正想在生命裡完成的使命有何關聯。他們的興趣都太短暫、稍縱即逝,以至於無法成為一個持久的目的。


第四類、有目的感的(the purposeful):這是指那些已經發掘生命中有意義的事情,並且已採取獻身的年輕人。他們對這個興趣已經維持一段時間,並且知道自己想要完成什麼事情,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

戴蒙指出:「今天年輕人心裡所缺乏的,是動機的來源,是對於目的感的缺乏。缺乏目的會摧毀了人生快樂與滿足的基礎。對目的的追求可以主宰一個人的一生,它不只賦予人生意義與快樂,也賦予了人生學習與追求成就的動機。目的在順境的時候,帶給人喜悅,在逆境的時候,帶給人復原力,而且終其人的一生皆是如此。」

我跟大兒子說,讀書考試的機伶敏銳度是與生俱來的,但具備這樣特質的人不叫做天之驕子,真正的天之驕子是能「及早認識自己人生目的之人」!

不是每一個人在求學時代都能抓到自己的內在動向,或是看到人生曙光的方向,但是這是一個更重要的事情得去思考與摸索!

一個不是天生善於考試讀書的人,但是若能不斷思考自己是誰?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怎麼去做?那麼即使讀書考試未必最為順遂、甚至充滿挑戰,但抓緊此一極力想要追求的願景,必能想盡辦法朝向自己的人生目的靠攏。這樣的例證不勝枚舉,我也無須贅述。

相反的,一個再會考試的人,如果眼光短淺到只為了小小的線上遊戲時間、贏過別人、得到名校光環、光耀門楣,卻不去深思自己的遠大抱負,或者如何能盡己所能的切入這個世界的最適位置,貢獻一己之所能,那麼即使名列前茅,終將陷入失敗的虛無感循環之中。

而我們父母,在青春美好的身影前,給他們的視野(vision)是什麼?引導他們看到的自己是什麼?看到的高度在哪裡?生命中有很多方向,有很多高度,有很不同的視野,有短暫的麻醉自己的興奮劑,有令人小小幸福的小確幸,有令人奮不顧身想要投注的強大使命。方向對了,視野夠寬廣吸引人,孩子自然會湧出力量大步前行。

所以,孩子,我知道你不是最會考試的孩子,但是,很慶幸的,在這逃不開的體制現實中,我仍然看到你願意埋頭苦讀、接受考試的磨難,我不是欣喜於你那一份認分的堅毅,而是看到你已然清楚:這一切,乃為了追求自我內在裡遠大的目標而必須面對現實的必經過程!
【延伸閱讀:幸福教養--讓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關鍵幸福力】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作者、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聚焦青少年的行為、手機電玩、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
View all posts